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1995年上市上櫃公司信用評等 1996-09-05 陳惠玲 眾所周知, TEJ自1991年就企圖發展公司債信用評等, 其間協同商業周刊, 揭露過B&T評等結果, 但由於市面上的公司債有限, 對企業風險評估資訊的需求並不強烈, 市場回響有限。因此時經五年, 此一評等未受外界應有的重視。所幸, 時代不同了, 1990年代開始的金融業自由化所形成的競爭情勢, 逐漸造就出一個 “大量且多元” 的公司債市場。 “大量且多元” 必定產生高度不確定性, 這才引發對風險資訊的需求, 所以本評等決定正式登場。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1期 ➢ 延伸閱讀 各產業評等結果比較及摘要說明 金融機構評等 公開發行公司信用評等
眾所周知, TEJ自1991年就企圖發展公司債信用評等, 其間協同商業周刊, 揭露過B&T評等結果, 但由於市面上的公司債有限, 對企業風險評估資訊的需求並不強烈, 市場回響有限。因此時經五年, 此一評等未受外界應有的重視。所幸, 時代不同了, 1990年代開始的金融業自由化所形成的競爭情勢, 逐漸造就出一個 “大量且多元” 的公司債市場。 “大量且多元” 必定產生高度不確定性, 這才引發對風險資訊的需求, 所以本評等決定正式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