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人口結構變遷削弱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2012-09-05 編輯部 在總體經濟學中,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在七十年前率先指出,因應經濟衰退與大量失業,政府擴大公共支出是有效對策。五十年前,美國經濟學家佛利得曼則指出,因應1929年大蕭條,美國貨幣政策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才加深衰退幅度。幾十年來,各國政府都採取反景氣循環的財政與貨幣政策,這種觀念深植人心。政府、學界、工商界、媒體及社會大眾,無不如此。但近年次貸風暴及歐債危機相繼爆發、蔓延;各國央行不斷降息,政府也擴大公共支出,但成效卻很有限。顯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效果已逐步、明顯遞減。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97期 ➢ 延伸閱讀 「對外圍困,對內消化」是中共對台政策基調─從李登輝總統對兩岸經貿降溫談起 支持邱正雄部長推動兩稅合一政策 六%的經濟成長能支撐七千點以上的股價嗎?泡沫經濟現象不會在台灣重演
在總體經濟學中,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在七十年前率先指出,因應經濟衰退與大量失業,政府擴大公共支出是有效對策。五十年前,美國經濟學家佛利得曼則指出,因應1929年大蕭條,美國貨幣政策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才加深衰退幅度。幾十年來,各國政府都採取反景氣循環的財政與貨幣政策,這種觀念深植人心。政府、學界、工商界、媒體及社會大眾,無不如此。但近年次貸風暴及歐債危機相繼爆發、蔓延;各國央行不斷降息,政府也擴大公共支出,但成效卻很有限。顯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效果已逐步、明顯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