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揭開流動性風險管理新序幕—以BCBS及HKMA為例 2011-09-05 沈大白 黃追 2007年金融危機初始,當時許多銀行有適足之資本水準,惟因未能以審慎態度管理其流動性風險,使其遭遇到持續營運難題。如英國北岩銀行在2007年金融危機初始,該銀行2006年底之第一類資本比率為11.7%、資本適足率為17.5%,顯示其第一類資本與總資本之適足性頗佳,但因籌資方式過度倚賴國內外批發性資金市場,以致金融危機時,本身也面臨流動性嚴重不足,甚而是造成其倒閉主因之一。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91期 ➢ 延伸閱讀 風險值(VAR)之概念與應用 淺釋風險及其管理 由風險值(VaR)看權證發行商的風險
2007年金融危機初始,當時許多銀行有適足之資本水準,惟因未能以審慎態度管理其流動性風險,使其遭遇到持續營運難題。如英國北岩銀行在2007年金融危機初始,該銀行2006年底之第一類資本比率為11.7%、資本適足率為17.5%,顯示其第一類資本與總資本之適足性頗佳,但因籌資方式過度倚賴國內外批發性資金市場,以致金融危機時,本身也面臨流動性嚴重不足,甚而是造成其倒閉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