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低逾放比的銀行逾放回收率較高—本國銀行出售不良債權(NPL)回收率之探討 2003-09-05 鍾俊文;蔡毓芳 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民國92年6月底全體本國銀行的平均逾放比率為5.68%,較民國92年3月底減少0.43個百分點。其中逾期放款總額減少的主要原因即為銀行積極處理本身不良債權。不良債權的產生由來已久,我們可以追溯到民國80年代初期,銀行大幅開放成立,造成銀行間過度競爭(Over Banking),為了生存迫使銀行的授信案件審理日益放寬,另民代施壓所造成的超額貸放款更時有所聞,過去幾年,台灣房地產業的疲弱不振,銀行擔保品劇貶導致資產品質惡化,都使得不良債權水準持續上升。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43期 ➢ 延伸閱讀 風險值的應用、評估與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建構台灣公債市場殖利率曲線 信用衍生性商品之定價研究
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民國92年6月底全體本國銀行的平均逾放比率為5.68%,較民國92年3月底減少0.43個百分點。其中逾期放款總額減少的主要原因即為銀行積極處理本身不良債權。不良債權的產生由來已久,我們可以追溯到民國80年代初期,銀行大幅開放成立,造成銀行間過度競爭(Over Banking),為了生存迫使銀行的授信案件審理日益放寬,另民代施壓所造成的超額貸放款更時有所聞,過去幾年,台灣房地產業的疲弱不振,銀行擔保品劇貶導致資產品質惡化,都使得不良債權水準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