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模擬方法運用在風險值估計─以台灣認購權證為例 2001-11-05 張大成;楊佳寧 近年來,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新金融商品推陳出新,使得金融商品的種類越趨多樣化,整個金融經營環境改變,讓公司、銀行在透過金融市場進行交易時,所面臨的風險種類亦隨之增加,風險的控管也日益重要。且自民國87 年10 月大華證券推出了第一個美式重設型認購權證,國內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發展又邁出一大步,在國內權證市場日趨成熟的情勢下,各種不同的契約條件下如何正確地評價已成為一重要課題。而權證其未來價格的變動趨勢並非為線性,因此較一般金融商品在評價時,須考慮更多的因素,操作時也相對具較高風險,因此如何適當評估其風險值也是相對重要。本文分別以完全評價法及局部評價法兩種方式來評價認購權證價值,比較兩種方式所求得之認購權證風險值的差異。以下就分別對完全評價法(Full Valuation)及局部評價法(Local Valuation)做一簡單介紹,再來以一般型及重設型的認購權證各一檔,做一簡單比較說明。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32期 ➢ 延伸閱讀 風險值的應用、評估與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建構台灣公債市場殖利率曲線 信用衍生性商品之定價研究
近年來,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新金融商品推陳出新,使得金融商品的種類越趨多樣化,整個金融經營環境改變,讓公司、銀行在透過金融市場進行交易時,所面臨的風險種類亦隨之增加,風險的控管也日益重要。且自民國87 年10 月大華證券推出了第一個美式重設型認購權證,國內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發展又邁出一大步,在國內權證市場日趨成熟的情勢下,各種不同的契約條件下如何正確地評價已成為一重要課題。而權證其未來價格的變動趨勢並非為線性,因此較一般金融商品在評價時,須考慮更多的因素,操作時也相對具較高風險,因此如何適當評估其風險值也是相對重要。本文分別以完全評價法及局部評價法兩種方式來評價認購權證價值,比較兩種方式所求得之認購權證風險值的差異。以下就分別對完全評價法(Full Valuation)及局部評價法(Local Valuation)做一簡單介紹,再來以一般型及重設型的認購權證各一檔,做一簡單比較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