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當 ROIC 遇上 WACC:以「提升企業價值計畫」重新定義企業價值的語言 2025-11-05 李瑋婕 長期以來,台灣股市多呈現「高股息、低本益比」的結構。即便企業基本面穩健,若資本效率偏低、資訊揭露不足,仍可能導致估值偏低、潛在價值無法體現。部分企業甚至陷入資本回報長期低迷、缺乏投資動能的惡性循環,最後淪為「殭屍企業」,造成資源錯置、拖累市場效率。這樣的結構問題,也使國際投資人傾向短線操作,缺乏長期布局意願,進一步限制了台灣資本市場的深度與穩定性。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經濟利差、 企業價值、 ROIC、 176期、 WAACC ➢ 延伸閱讀 再談如何利用「TEJ公司評價」 再評估三商銀的理論價格 新上市股票投資績效模擬─傻瓜投資術第二招
長期以來,台灣股市多呈現「高股息、低本益比」的結構。即便企業基本面穩健,若資本效率偏低、資訊揭露不足,仍可能導致估值偏低、潛在價值無法體現。部分企業甚至陷入資本回報長期低迷、缺乏投資動能的惡性循環,最後淪為「殭屍企業」,造成資源錯置、拖累市場效率。這樣的結構問題,也使國際投資人傾向短線操作,缺乏長期布局意願,進一步限制了台灣資本市場的深度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