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國外電動車充電站商業模式

  • 高誠意
許多人認為,電動車與充電站的發展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局,調查顯示,目前仍在觀望電動車的消費者,里程焦慮是主要的顧慮之一;而部分業者則因電動車普及度尚低,加上建站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採取保守布局策略。然而,類似的問題在燃油車發展初期難道沒有發生過嗎? 事實上,燃油車在剛問世的年代,也曾面臨基礎建設不足的困境。當時車主多半需至雜貨店、藥局或鐵匠鋪購買汽油,再手動灌入油箱,過程繁瑣且不便。隨著汽車數量暴增,石油公司嗅到商機,開始主動出擊。1913年美國匹茲堡出現第一座現代化加油站,隨後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擴展,自此燃油車與加油站形成正向循環。相較之下,如今電動車與充電站的發展條件已與當初的時空背景不同,面臨的挑戰更甚當年。

➢ 相關關鍵字: 電動車TCRI觀點汽車業174期

➢ 延伸閱讀

置頂

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