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窗飾指標之試行建立— 無效營收、泡沫資產 2021-05-05 方順逸 因應2004年博達案的教訓,TEJ於 2005年著手發展「無效營收」指標,又於2016年發生樂陞財報舞弊案隔年,研發「泡沫資產」指標。時歷多年,並未進一步修正此兩項指標。為提升財報虛飾的預警效果,本文主要重新檢視這二項指標,提出修正,並以2020年資料進行測試,期能更精準找出「無效營收」及「泡沫資產」...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財報舞弊、 信用風險、 窗飾、 149期 ➢ 延伸閱讀 財務舞弊專題(一) 虛偽交易手法一覽 財務舞弊專題(二) 虛偽交易第一好手─博達 財務舞弊專題(三) 虛偽交易第二把交椅-陞技
因應2004年博達案的教訓,TEJ於 2005年著手發展「無效營收」指標,又於2016年發生樂陞財報舞弊案隔年,研發「泡沫資產」指標。時歷多年,並未進一步修正此兩項指標。為提升財報虛飾的預警效果,本文主要重新檢視這二項指標,提出修正,並以2020年資料進行測試,期能更精準找出「無效營收」及「泡沫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