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滬深股市特色:停牌之流動性風險 2016-01-05 陳惠玲 林凱薰 2015/7/8滬深二市高達2成公司同步公告「停牌(即台灣之暫停交易)」;7/9再加入155家停牌,當日超過半數公司休市。之所以引發這波「停牌潮」,主因股市自6月的高點下跌,已達3成多。為免跌幅擴大,公司經營層遂利用「停牌」機制,作為止跌手段。固然,能收一時之效,卻以市場流動性為代價――市場近於休克!此經驗,少有。因此,本文特別就滬深二市的停牌制度、及實務操作狀況,檢視此一被忽略的投資風險。 「停牌」制度,是證券市場常用的穩定機制,特別是在沒有漲跌停限制的市場。當一個重大、不確定的消息,散布到市場上,為維持市場價格的效率性,交易所通常會同意暫停交易,給予投資人充分的時間收集並分析相關資訊,再行交易;免於投資人過度反應、胡亂追漲助跌、無謂地擴大市場的波動,而能維持有秩序的市場。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117期 ➢ 延伸閱讀 CME與SIMEX台股指數期貨比較 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新上市股票之報酬 淺談事件研究法
2015/7/8滬深二市高達2成公司同步公告「停牌(即台灣之暫停交易)」;7/9再加入155家停牌,當日超過半數公司休市。之所以引發這波「停牌潮」,主因股市自6月的高點下跌,已達3成多。為免跌幅擴大,公司經營層遂利用「停牌」機制,作為止跌手段。固然,能收一時之效,卻以市場流動性為代價――市場近於休克!此經驗,少有。因此,本文特別就滬深二市的停牌制度、及實務操作狀況,檢視此一被忽略的投資風險。 「停牌」制度,是證券市場常用的穩定機制,特別是在沒有漲跌停限制的市場。當一個重大、不確定的消息,散布到市場上,為維持市場價格的效率性,交易所通常會同意暫停交易,給予投資人充分的時間收集並分析相關資訊,再行交易;免於投資人過度反應、胡亂追漲助跌、無謂地擴大市場的波動,而能維持有秩序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