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持有一年,買輸家比買贏家好─尋找台股產業投資的簡易策略 2015-05-05 陳煖婷 鍾俊文 一套完整Top-Down的投資分析,需要從總體經濟的研判開始,再下至產業分析,最後才能進行個別股票的布局。其中產業分析往往是投資人極為頭痛的一部份,市場上有眾多的產業,每一種產業各有不同的生態與景氣循環。對於投資人而言,若要一一了解追蹤,幾乎為不可能的任務,再加上報章媒體或是小道消息充斥市場,對於績效突出的產業,往往大肆報導,讓資訊不對等的投資人,於產業表現與股價已達高峰時,還紛紛搶進該產業,結果總是認賠出售。會有如此的現象,大多是因為投資人面對產業分析時,欠缺簡易且客觀的參考指標,最後使得投資人任由市場資訊宰割。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113期 ➢ 延伸閱讀 外資主導市場,基金持股率升高──五星級基金大降為6檔,投資人須有風險意識 兩稅合一、現金股利與員工分紅攸關投資決策 股王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一套完整Top-Down的投資分析,需要從總體經濟的研判開始,再下至產業分析,最後才能進行個別股票的布局。其中產業分析往往是投資人極為頭痛的一部份,市場上有眾多的產業,每一種產業各有不同的生態與景氣循環。對於投資人而言,若要一一了解追蹤,幾乎為不可能的任務,再加上報章媒體或是小道消息充斥市場,對於績效突出的產業,往往大肆報導,讓資訊不對等的投資人,於產業表現與股價已達高峰時,還紛紛搶進該產業,結果總是認賠出售。會有如此的現象,大多是因為投資人面對產業分析時,欠缺簡易且客觀的參考指標,最後使得投資人任由市場資訊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