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金融危機前後,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的轉變 2013-09-05 陳煖婷 央行,是為了一國貨幣與金融市場的穩定而存在。美國經歷了許多的金融恐慌後,1913年通過聯邦準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成立美國聯邦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在此系統之下,美國透過聯邦準備委員會,巧妙的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與金融市場的穩定,成就低通膨、高就業的經濟環境。過去美國建立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窗、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等工具,在這些工具輔助下,得以創造出一個穩定具有創造力的經濟環境。然而,金融環境快速的成長,許多新商品、新技術的接連誕生,衍生出更多難解的金融問題,因應這些新的問題,聯邦準備委員會也提升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達成經濟成長的長期目標。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103期 ➢ 延伸閱讀 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的政策運用 人口減少及老化之問題與對策 從美麗新世界到世界不美麗(上)─探討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
央行,是為了一國貨幣與金融市場的穩定而存在。美國經歷了許多的金融恐慌後,1913年通過聯邦準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成立美國聯邦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在此系統之下,美國透過聯邦準備委員會,巧妙的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與金融市場的穩定,成就低通膨、高就業的經濟環境。過去美國建立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窗、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等工具,在這些工具輔助下,得以創造出一個穩定具有創造力的經濟環境。然而,金融環境快速的成長,許多新商品、新技術的接連誕生,衍生出更多難解的金融問題,因應這些新的問題,聯邦準備委員會也提升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達成經濟成長的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