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歐美債務危機中金融市場的幾項奇特反應 2011-09-05 編輯部 今年中以來歐洲及美國債務危機惡化,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信用評等頻遭調降。但金融市場卻出現幾個奇特的現象。其一是,信用評等係針對債券信用而設,歐美國家降評照說會先衝擊債券市場,使債券價格下跌,債券殖利率上升,資金應由債市流向股市。但實際情況卻相反,股市卻領先反映暴跌,避險資金反由股市流向債券,美國國債價格不跌反升。其二是,歐美國家發生債信危機,照說資金應該由工業先進國流向新興市場,新興國家的股市與貨幣應該聯袂揚升,但實際情況卻相反,新興股、匯市卻跌的最慘,台、韓、港三個市場率皆如此。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91期 ➢ 延伸閱讀 人口變遷及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將長期抑制台灣工資與所得上升 新生兒驟減,藍綠兩陣營束手無策 以新移民補充嬰兒不足恐不切實際─探討人口拋物線的成因與影響
今年中以來歐洲及美國債務危機惡化,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信用評等頻遭調降。但金融市場卻出現幾個奇特的現象。其一是,信用評等係針對債券信用而設,歐美國家降評照說會先衝擊債券市場,使債券價格下跌,債券殖利率上升,資金應由債市流向股市。但實際情況卻相反,股市卻領先反映暴跌,避險資金反由股市流向債券,美國國債價格不跌反升。其二是,歐美國家發生債信危機,照說資金應該由工業先進國流向新興市場,新興國家的股市與貨幣應該聯袂揚升,但實際情況卻相反,新興股、匯市卻跌的最慘,台、韓、港三個市場率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