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績效歸因之原理與案例實作 (下) 2009-07-05 鄭 義湯雲鶴 績效歸因之原理與案例實作(上)所介紹的「Brinson報酬歸因模型」,其優點是計算過程簡單易懂,因此廣泛被業界採用,但其缺點是無法將「報酬歸因」與「風險歸因」的元件統合起來。那麼,有無「報酬與風險」拆解元件一致的方法?循著這樣的思維,本文將繼續介紹另外一種績效歸因方法,稱之為「多因子QEPM歸因模型」。此法需藉助於多因子風險模型來完成。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78期 ➢ 延伸閱讀 外資主導市場,基金持股率升高──五星級基金大降為6檔,投資人須有風險意識 兩稅合一、現金股利與員工分紅攸關投資決策 股王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績效歸因之原理與案例實作(上)所介紹的「Brinson報酬歸因模型」,其優點是計算過程簡單易懂,因此廣泛被業界採用,但其缺點是無法將「報酬歸因」與「風險歸因」的元件統合起來。那麼,有無「報酬與風險」拆解元件一致的方法?循著這樣的思維,本文將繼續介紹另外一種績效歸因方法,稱之為「多因子QEPM歸因模型」。此法需藉助於多因子風險模型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