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資人『鴕鳥心態』之實證研究

  • 郭迺鋒黃家怡陳佩伶林筱寧
自從國內開放期貨與選擇權的交易以來,交易量與日俱增,顯示投資人或是法人機構已逐漸將期貨及選擇權當作投資組合的一部份,做為避險或是投資的一項工具。然而,期貨與選擇權這類衍生性金融商品,由於具有高度槓桿的性質,其市場風險很大,如果操作不慎,往往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例如1994年加州橘郡因操作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而破產,2006年Amaranth對沖基金因操作天然氣期貨而損失66億美金。這類事件層出不窮,皆因沒有確實做好市場風險管理的工作所致。對於市場風險,目前最普遍的管控方式為計算持有部位之風險值(value at risk),並設定風險值的上限,也就是風險預算(risk budget)。然而,J.P.Morgan的RiskMetrics系統所使用的風險值估算模型,可能也是目前業界最常使用的風險值估算方法,也就是delta-normal模型,有兩項主要的缺點。

➢ 相關關鍵字: 76期

➢ 延伸閱讀

置頂

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