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國內共同基金投資人處分效果之行為研究—處分係數法之應用 2007-09-05 郭迺鋒 康毓紋 陳美琇 傳統財務理論奠基於投資人風險趨避假設上,而 Kahneman and Tversky 於1979年發表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認為人們會非理性地寧願承擔比實現獲利還高的風險來避免損失。以人類面對風險性決策時,所犯下的錯誤為討論重點,解釋人們在進行決策時,實際行為與傳統預期效用理論分歧的情形;指出投資者在面臨判斷或是抉擇時,受到心理、情緒等因素影響。因其立場、觀點不同,進而產生不同結論,人類行為有時並不符合效率市場的基本假設。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67期 ➢ 延伸閱讀 代表性偏誤與經驗效應之探討 台股市場「多因子模型」之建構 經濟指數與個人指數同步下降─台灣投資人情緒指數調查報告(2004年8月發表)
傳統財務理論奠基於投資人風險趨避假設上,而 Kahneman and Tversky 於1979年發表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認為人們會非理性地寧願承擔比實現獲利還高的風險來避免損失。以人類面對風險性決策時,所犯下的錯誤為討論重點,解釋人們在進行決策時,實際行為與傳統預期效用理論分歧的情形;指出投資者在面臨判斷或是抉擇時,受到心理、情緒等因素影響。因其立場、觀點不同,進而產生不同結論,人類行為有時並不符合效率市場的基本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