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國內共同基金投資人處分效果之行為研究—處分係數法之應用 2007-09-05 郭迺鋒 康毓紋 陳美琇 傳統財務理論奠基於投資人風險趨避假設上,而 Kahneman and Tversky 於1979年發表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認為人們會非理性地寧願承擔比實現獲利還高的風險來避免損失。以人類面對風險性決策時,所犯下的錯誤為討論重點,解釋人們在進行決策時,實際行為與傳統預期效用理論分歧的情形;指出投資者在面臨判斷或是抉擇時,受到心理、情緒等因素影響。因其立場、觀點不同,進而產生不同結論,人類行為有時並不符合效率市場的基本假設。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67期 ➢ 延伸閱讀 外資主導市場,基金持股率升高──五星級基金大降為6檔,投資人須有風險意識 兩稅合一、現金股利與員工分紅攸關投資決策 股王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傳統財務理論奠基於投資人風險趨避假設上,而 Kahneman and Tversky 於1979年發表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認為人們會非理性地寧願承擔比實現獲利還高的風險來避免損失。以人類面對風險性決策時,所犯下的錯誤為討論重點,解釋人們在進行決策時,實際行為與傳統預期效用理論分歧的情形;指出投資者在面臨判斷或是抉擇時,受到心理、情緒等因素影響。因其立場、觀點不同,進而產生不同結論,人類行為有時並不符合效率市場的基本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