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市場情緒指標對台灣股票報酬率影響之研究 2006-05-05 陳建宏、賴莉玉 傳統經濟學及財務學假設投資人是理性的,市場是有效率的,股價往往會處於均衡狀態,即使股價暫時偏離基本價值,但隨著時間的經過,投資人可完全取得資訊,且經由學習而正確解讀資訊,股價必會回到基本價值。但自1980年代後,許多學者發現市場上充滿許多異常現象,例如規模效應、元月效應、本益比效應等,並不支持效率市場假說。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59期 ➢ 延伸閱讀 外資主導市場,基金持股率升高──五星級基金大降為6檔,投資人須有風險意識 兩稅合一、現金股利與員工分紅攸關投資決策 股王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傳統經濟學及財務學假設投資人是理性的,市場是有效率的,股價往往會處於均衡狀態,即使股價暫時偏離基本價值,但隨著時間的經過,投資人可完全取得資訊,且經由學習而正確解讀資訊,股價必會回到基本價值。但自1980年代後,許多學者發現市場上充滿許多異常現象,例如規模效應、元月效應、本益比效應等,並不支持效率市場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