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何以公司上市之後財務風險反而加大?─銀行逾放損失主因是定價錯誤 2004-05-05 鍾俊文;蔡毓芳 放款是銀行最重要的生息資產,因此如何決定放款金額及放款利率,是銀行最重要的課題之一。銀行放款予企業時,其利率差距是否能夠涵蓋違約風險的損失,是本文的研究重點。本文利用台灣經濟新報社之過去幾年台灣 企業信用評等(TCRI)資料庫及銀行放款(Bank Loan)資料庫,推估得到銀行放款信用價差與違約風險相減下之損益。我們發現銀行似有定價錯誤現象,低估了信用評等較差企業之違約風險與違約損失,進而造成銀行放款之損失。(分析架構如圖一)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47期 ➢ 延伸閱讀 SRM國家信用評等研究顯示:通膨改善愈快,債信晉級機會愈大 專文1.失真的財報導致失效的TCRI─由正義食品跳票案看財務報表的可信度 專文2.罕見的營收赤字─看宏景建設的退屋事件
放款是銀行最重要的生息資產,因此如何決定放款金額及放款利率,是銀行最重要的課題之一。銀行放款予企業時,其利率差距是否能夠涵蓋違約風險的損失,是本文的研究重點。本文利用台灣經濟新報社之過去幾年台灣 企業信用評等(TCRI)資料庫及銀行放款(Bank Loan)資料庫,推估得到銀行放款信用價差與違約風險相減下之損益。我們發現銀行似有定價錯誤現象,低估了信用評等較差企業之違約風險與違約損失,進而造成銀行放款之損失。(分析架構如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