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大型企業及中小企業倒帳率之比較 2003-01-05 鍾俊文;唐英輝 近來銀行的呆帳問題已成為金融機構經營的首要之務,各家銀行莫不卯足全力急於打消呆帳,而我們好奇的是在銀行龐大呆帳之中,其貸放的對象是否有集中在某一族群的現象,例如:大企業等。為了解此一問題,我們決定觀察在銀行對大企業(以公開發行公司代表大企業)的放款中,發生呆帳的比率。本研究乃根據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中銀行對公開發行企業的貸款,研究時間為過去5~6年來,銀行對公開發行公司放款所佔比重以及發生逾放占放款比重,藉以了解近幾年來,銀行對大企業放款卻發生逾放的情形。如果我們所得結果足以證明銀行發生逾放的比重主要來自於對大企業的貸放,則政府對大企業所作的紓困措施,恐只是延遲問題爆發的時點及加重金融機構經營的負擔而已。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39期 ➢ 延伸閱讀 SRM國家信用評等研究顯示:通膨改善愈快,債信晉級機會愈大 專文1.失真的財報導致失效的TCRI─由正義食品跳票案看財務報表的可信度 專文2.罕見的營收赤字─看宏景建設的退屋事件
近來銀行的呆帳問題已成為金融機構經營的首要之務,各家銀行莫不卯足全力急於打消呆帳,而我們好奇的是在銀行龐大呆帳之中,其貸放的對象是否有集中在某一族群的現象,例如:大企業等。為了解此一問題,我們決定觀察在銀行對大企業(以公開發行公司代表大企業)的放款中,發生呆帳的比率。本研究乃根據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中銀行對公開發行企業的貸款,研究時間為過去5~6年來,銀行對公開發行公司放款所佔比重以及發生逾放占放款比重,藉以了解近幾年來,銀行對大企業放款卻發生逾放的情形。如果我們所得結果足以證明銀行發生逾放的比重主要來自於對大企業的貸放,則政府對大企業所作的紓困措施,恐只是延遲問題爆發的時點及加重金融機構經營的負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