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五星級基金靠選股取勝─174檔三個月績效全部打敗大盤,但僅5檔基金賺錢 2002-11-05 楊宏中 第三季以來,在全球經濟逐漸趨緩、國際企業大廠財報利空、美伊緊張情勢升高、以及外資大舉賣超台股的影響下,國內股價指數頻頻破底,甚至跌破4000點整數關卡,最低跌至3845點的今年新低水準。而外資累計從今年5月開始賣超台股,至10月初為止,已由買超台股將近千億元轉為賣超300餘億元,累計半年期間賣超台股約1200億元,歷年罕見。在外資一路看空台股的賣壓下,最近6個月台股的跌幅高達32%,而近3個月跌幅18.66%,也是將近二成的水準。這段期間,台股的總市值也因此縮水將近2兆餘元,而股票基金規模的水位當然也是跟著下降,績效表現不言可喻,自然也是跟著「向下沉淪」,並沒有「漲勢中,漲幅優於大盤、跌勢中,跌幅小於大盤」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38期 ➢ 延伸閱讀 基金評等 最新基金績效評比結果 上櫃股票成為基金績效表現的決勝關鍵
第三季以來,在全球經濟逐漸趨緩、國際企業大廠財報利空、美伊緊張情勢升高、以及外資大舉賣超台股的影響下,國內股價指數頻頻破底,甚至跌破4000點整數關卡,最低跌至3845點的今年新低水準。而外資累計從今年5月開始賣超台股,至10月初為止,已由買超台股將近千億元轉為賣超300餘億元,累計半年期間賣超台股約1200億元,歷年罕見。在外資一路看空台股的賣壓下,最近6個月台股的跌幅高達32%,而近3個月跌幅18.66%,也是將近二成的水準。這段期間,台股的總市值也因此縮水將近2兆餘元,而股票基金規模的水位當然也是跟著下降,績效表現不言可喻,自然也是跟著「向下沉淪」,並沒有「漲勢中,漲幅優於大盤、跌勢中,跌幅小於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