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台灣指數基金之市場潛力(續) 2001-11-05 鄭義;張菁惠 指數基金發展至今已有25年歷史,屬成熟性商品,比較台灣主動式與被動式投資組合管理之績效表現發現,主動式操作在台灣並無法擊敗指數,指數基金在台灣具有一定之市場性,但實際上台灣指數基金自1995年發展至今,效果卻不甚理想。除了標的指數之合適性外,實證發現,台灣金融環境對於指數基金最大之限制在於相關法令之規定,目前現金準備5%、個股投資上限10%與期貨多頭部位規定等三項法令規範是台灣發展指數基金的最大難題,若能考慮指數基金之產品定位與特性,在相關法令上作適度之修改與調整,則指數基金在台灣發行深具可行性。此外,若進一步搭配理想指數之發行與期貨商品多元化之發展,將可讓指數基金更具吸引力。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32期 ➢ 延伸閱讀 現金增資行情之研究 中概股指數最新選樣結果 台灣100指數87年度更新樣本結果
指數基金發展至今已有25年歷史,屬成熟性商品,比較台灣主動式與被動式投資組合管理之績效表現發現,主動式操作在台灣並無法擊敗指數,指數基金在台灣具有一定之市場性,但實際上台灣指數基金自1995年發展至今,效果卻不甚理想。除了標的指數之合適性外,實證發現,台灣金融環境對於指數基金最大之限制在於相關法令之規定,目前現金準備5%、個股投資上限10%與期貨多頭部位規定等三項法令規範是台灣發展指數基金的最大難題,若能考慮指數基金之產品定位與特性,在相關法令上作適度之修改與調整,則指數基金在台灣發行深具可行性。此外,若進一步搭配理想指數之發行與期貨商品多元化之發展,將可讓指數基金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