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TEJ推出台股完全收益股價指數 2001-11-05 社長 時序進入第四季,今年股票市場乏善可陳,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許多公司配發較多現金股利。台灣現行絕大多數股價指數──包括台灣100 指數、証交所加權指數、OTC 指數等,在配發現金股利時均未作任何調整。故指數報酬率顯然低估了市場實際報酬率,我國新聞媒體常說加權指數有「虛胖問題」,這是很大的誤解,為了澄清事實真相,台灣經濟新報(TEJ)推出台灣100完全收益指數,並試算台灣証交所加權完全收益指數。我們發現過去6年加權指數約低估了實際報酬約5%,但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例如,今年所有上市公司發出逾1千5百億的現金股利,佔目前總市值(約6.5兆)的2%以上。完全收益股價指數,可用於基金評等等方面,基金經理人比較不易擊敗完全收益指數。另完全收益指數,亦較適合作指數期貨交易標的,以今年六月密集除權期間來說,在期市(尤其是電子)作多的人就吃了不少虧。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32期 ➢ 延伸閱讀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時序進入第四季,今年股票市場乏善可陳,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許多公司配發較多現金股利。台灣現行絕大多數股價指數──包括台灣100 指數、証交所加權指數、OTC 指數等,在配發現金股利時均未作任何調整。故指數報酬率顯然低估了市場實際報酬率,我國新聞媒體常說加權指數有「虛胖問題」,這是很大的誤解,為了澄清事實真相,台灣經濟新報(TEJ)推出台灣100完全收益指數,並試算台灣証交所加權完全收益指數。我們發現過去6年加權指數約低估了實際報酬約5%,但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例如,今年所有上市公司發出逾1千5百億的現金股利,佔目前總市值(約6.5兆)的2%以上。完全收益股價指數,可用於基金評等等方面,基金經理人比較不易擊敗完全收益指數。另完全收益指數,亦較適合作指數期貨交易標的,以今年六月密集除權期間來說,在期市(尤其是電子)作多的人就吃了不少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