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CSR、 信用評等 台灣指數基金之市場潛力 2001-09-05 鄭義;張菁惠 近年來指數基金蓬勃發展,基金規模扶搖直上,成為金融市場熱門的投資工具,歐美共同基金市場,掀起一股被動式投資組合管理的新趨勢。一般而言,指數基金操作策略為被動地買進持有指數成分股,並跟隨標的指數變化調整投資組合內容,目的在於長期保持基金績效與標的指數同步變動或投資報酬率與標的指數趨於一致,具有低週轉率、低管理費、無手續費、風險分散與報酬波動小的特性,有別於主動式投資組合管理方式。主動式投資組合管理方法著重於選股與擇時之研究,以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為基礎,積極進場操作,頻繁調整投資組合內容,報酬表現相對不穩定。因此,選擇一籃子股票進行被動式投資組合管理,低週轉率之特性可為投資者節省大量之交易成本,提供穩定性高的報酬表現,長期績效將擊敗半數以上主動式操作基金,以Vanguard S&P 500 指數基金為例,截至2000年底的資料顯示,最近1年、3年、5年、10年分別擊敗同類型基金53%、63%、81%、78%,而基金規模亦不斷擴大,一度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基金,超越著名的主動式操作基金---富達麥哲倫基金。在海外指數型基金蓬勃發展之際,台灣指數型基金之發展顯然與國際金融市場脫軌,指數基金在台灣並不受投資大眾青睞,台灣共同基金市場仍以主動式操作基金為主流,究竟台灣金融市場是否適合被動式投資組合管理將於以下做進一步分析。 查看完整內容 本文為付費文章,立即訂閱觀看全文 ➢ 相關關鍵字: 31期 ➢ 延伸閱讀 景氣遲滯、匯率趨穩、短期利率再降─第四季景氣與貨幣政策前瞻 經濟預測Q&A 淺釋物價、利率與匯率的三角關係
近年來指數基金蓬勃發展,基金規模扶搖直上,成為金融市場熱門的投資工具,歐美共同基金市場,掀起一股被動式投資組合管理的新趨勢。一般而言,指數基金操作策略為被動地買進持有指數成分股,並跟隨標的指數變化調整投資組合內容,目的在於長期保持基金績效與標的指數同步變動或投資報酬率與標的指數趨於一致,具有低週轉率、低管理費、無手續費、風險分散與報酬波動小的特性,有別於主動式投資組合管理方式。主動式投資組合管理方法著重於選股與擇時之研究,以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為基礎,積極進場操作,頻繁調整投資組合內容,報酬表現相對不穩定。因此,選擇一籃子股票進行被動式投資組合管理,低週轉率之特性可為投資者節省大量之交易成本,提供穩定性高的報酬表現,長期績效將擊敗半數以上主動式操作基金,以Vanguard S&P 500 指數基金為例,截至2000年底的資料顯示,最近1年、3年、5年、10年分別擊敗同類型基金53%、63%、81%、78%,而基金規模亦不斷擴大,一度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基金,超越著名的主動式操作基金---富達麥哲倫基金。在海外指數型基金蓬勃發展之際,台灣指數型基金之發展顯然與國際金融市場脫軌,指數基金在台灣並不受投資大眾青睞,台灣共同基金市場仍以主動式操作基金為主流,究竟台灣金融市場是否適合被動式投資組合管理將於以下做進一步分析。